training,corporate training,人際關係-周其仁:中國應退出刺激政策


要實現長期的發展,需要把短期政策和長期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改革相結合

現在我們討論的一個問題是關於世界各國在刺激政策上怎麼退出,要不要退出的問題。

總是有人問,現在是不是退出的恰當時期?我說,從中國的情況看,是應該退出。理由,我當時講過兩條:第一,中國的經濟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,已經保證瞭8%以上的經濟增長,既然第一個復蘇,當然有理由第一個退出。第二個理由,在中國的經濟刺激當中,我們也看到瞭刺激政策的一些代價,主要是大量貨幣的發放,對市場物價的整個形勢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。這個我們在市場上已經看到瞭。

還有一條理由,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講一講。我們對於經濟到底怎麼發展,應該有一些更深層的看法,所謂刺激政策,就是政府在短期內,用負債、用擴大的貨幣供應來刺激經濟,都是在需求這一側采取的短期辦法。根據經驗來看,它也隻有短期的效果。因為我們不能相信一個國傢、一個民族的經濟的騰飛,都是靠多供應貨幣、靠政府多負債就可以獲得經濟長期發展的一個基礎。所以,我們認為,根據目前的經濟情況,中國應該非常主動地實行有步驟的、堅定的退出政策,讓這個經濟回到一個可靠的增長的基礎上來。

我還講另外一個看法,退出要和一些進入組合起來,因為大傢擔心,現在巨大的經濟增長是靠政府下放的投入在支撐,一旦退出,這個速度還會保證嗎?這個問題是存在的。但是,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向,不是說由於擔心政府退出,經濟速度就會下滑,所以政府要繼續保持高強度的刺激。也就是說,高額的負債和過量的貨幣。我認為,正確的解決辦法是讓經濟回到能夠持續增長的可靠基礎上來,最重要的是供給一方進行結構性的改革,所以退出和進入要組合。政府的負債、過量的貨幣供應要退出,堅決有步驟地退出,但是結構性的改革要進入,要加快。特別是由於全球應對金融危機,似乎形成瞭一個全球的輿論,市場出瞭問題,政府來救。現在看起來,政府的救也不會免費,美國、歐盟,更不要說日本,某種層面也包括中國。

為瞭應對這場金融危機,政府這一側的經濟政策方面都發生瞭一些變化。像美國的財政赤字會占這麼大,占GDP的10%以上;而當年歐洲國傢在加入歐盟是有協定的,財政赤字占GDP比例是有控制的,但現在很多歐洲國傢都很遠地離開瞭這個原則。

所以,為瞭應對金融危機,政府使瞭很大的力量,人類的下一個危機可能就是財政性的危機,像最近土耳其發生的事件;還有我們在達沃斯開會,還聽到有一些歐洲國傢要發生類似的麻煩。我想這個經濟發展問題,還是要回到根本的方面來。

到底靠什麼來支持經濟增長?我想這個道理還是很簡單的——就是要在供給這一側,動員更多的人,更積極地刺激市場需求,從事有效的生產,這是經濟增長的根本。短期的刺激政策也許必不可免,但是不能把這個看成是長期經濟增長的一個基礎,這個中間的政策不能混淆。如果混淆,2049年的中國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個面貌。中國過去的經驗也證明瞭這一點。

我指出兩條歷史經驗。1980年代時候的中國,當時有一個所謂的躍進,財政赤字是抬頭的,貨幣也是超發的,但是1980年以後中國很快進行瞭改革,包括農村改革、城市改革,這個改革是實質地改變瞭經濟活動當中的基本關系,重新界定瞭普通人的財產權利,界定瞭普通人、地方、企業活動的自由空間,這激發瞭一部分供給的增加。所以1980年的財政、貨幣的不太正常被改革消化掉瞭。

第二個例子,1997年,中國的經濟遇到瞭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。那一年為瞭對付亞洲金融風暴沖擊,中國政府也采用瞭擴大開支,加大政府項目,加大基礎設施建設,因此財政變量、財政赤字、貨幣供應方面也出現瞭短時間的不正常、不健康情況。但是1997、1998年以後,中國除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,也啟動瞭改革,特別是對龐大的占有大量資源的國有企業體系進行瞭改革,對金融體系進行瞭改革,對政府壟斷的大產業部門進行瞭適度的開放,特別是通過WTO的簽訂,中國擴大瞭對外開放,增加瞭全世界資本、信息、技術、人才和中國資源的組合。

因此,1997年、1998年以後,中國短期的、不健康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也就被這個改革的成果取代瞭。

這次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規模可能超過以往,遇到的挑戰也將超過以往,但是基本的道理相信是一樣的。僅僅有短期超發貨幣、政府擴大赤字,是不夠的,因為借瞭錢將來要還的,政府用什麼來還這些債務呢?如果不靠稅收,靠多發票子,市場物價就會發生變化,物價最水平也會發生變化,最後隻能帶來企業、傢庭、個人做決策的困難。

因此,這絕不是長期發展的一個根本可靠的基礎。可靠的辦法還是要把短期政策和長期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改革相結合。今天,這方面的任務不但依然很多,而且依然很艱巨。為此,我的看法,我們不能僅僅著眼於年度的GDP增長,要著眼於長期經濟增長的基礎。所以,我想當下問題的解決方向就是逐步縮小刺激政策,退出刺激政策,同時啟動結構上的改革,讓中國經濟,面向2049的中國經濟,有一個更可靠的發展基礎。


arrow
arrow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