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ining,corporate training,人際關係-周其仁:2011年中小企業的挑戰何在?


 

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院長 周其仁

  大量農業人口從生產力較低的環境轉移到較高的環境。對於長遠的經濟發展,是非常瞭不得的。這樣的制造模式2008年經受瞭一次考驗,我們出口到哪裡?主要是購買力較強的地區。美國經濟出問題,給我們帶來很大沖擊。目前來看,中國接受考驗的表現是不錯的,經濟沒有大幅滑坡,保持瞭較高的增長速度,同時帶動全球復蘇和回升。

  這樣的成就,給廣大中小企業帶來史無前例的機會,中小企業也做出重大的貢獻。我想任何成就,不可能沒有代價。中國開放帶來的高速增長,出口導向的發展方式,也是有代價的。其它代價今天不說瞭,隻說國民經濟的失衡,不斷造成新的問題。

  在座做出口的企業,都很容易理解目前的形勢,通貨膨脹、資產價格飛漲,和前一階段的發展方式有關。拼命向美國歐洲出口,企業的利潤,政府的稅、服務收入、利息都是人民幣。商品出去,購買力留在國內。最好的時候,當年GDP中凈出口有2.3萬億-2.4萬億,占GDP的8%-9%,等於廣東省的商品都出去瞭,而消費者在國內等待購買。

  過量的貨幣供應,過量的流動性,造成整個市場“不差錢”。企業有個想法容易實現,產品、商業模式都有人買。這是好的一面。但另一面造成經濟失衡,也構成挑戰。其中最大的挑戰,當過量的貨幣追逐不足的商品,物價會出問題。如果通貨膨脹成為很多人的預期,購買、儲蓄、投資行為都會變化。

  這對中小企業的挑戰何在?有件事需要各位高度重視,物價問題不是平均地發生,去年買什麼,今年還買什麼。購買力會集中到某一方面、某些商品、某些市場,帶來相對價格的劇烈波動。這間屋子過量供應貨幣,不是每個角落都上漲,價格都漲8%,如果平均上漲或下落,危險就很小,因為相對價格沒有變化。

  可是經驗告訴我們,無論通脹還是治理通脹,像浪潮一樣,都不是平均起落,有些領域價格升得快,或降得快;有些領域慢。企業就要非常小心,自己身在何處?如果成本在漲,產出品的價格漲得不那麼快,企業會遇到很大的挑戰。

  最近我們調查,不少中小企業恰恰處於這樣的狀態。人工漲得非常快,有些原材料漲得更快,但產品要不上價,不能把成本上漲的壓力轉移到產品上。當然也有非常幸運的公司,成本漲得不那麼快,產品漲得非常快。我想提醒各位,什麼樣的企業可以在這個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,主要還靠產品在市場上比較稀缺。稀缺來自創造力,能滿足需求又沒競爭者,就可以消化成本的增長,人工漲瞭沒關系,原料漲瞭也沒關系。

  我參加這個會之前,在浙江溧水地區做調查,主要是傳統行業竹木加工。過濾嘴的材料以前全世界隻有美國一傢供應商,市場一年需求30萬噸。現在有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,把竹纖維做到同樣的水平,還順應最新的潮流,竹子的再生比樹木快,所以國際上認為竹制品最綠色最環保,現在出現以竹代木的趨勢,我看瞭一傢公司,用竹子做仿木傢具。這些公司訂單很好,能消化成本上漲。

  但對於大量別人做什麼、我也做什麼的企業,毛利本來就非常薄,成本一跌,基本上是打硬仗。經常像豐田老總講的,毛巾裡可不可以擠出水來?成本控制在於有些成本項上漲,其它項有沒有能力管住。

  所以我的看法,宏觀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,在微觀和產業上提出很大的挑戰。不管日子過得再好,也要進一步創新,預備經濟可能變化,不可能永遠重復過去的模式。

  十年來包括這兩年,出口導向的經濟越走越快,但也隱含問題,面臨調整和轉型。我要提醒各位,現在“十二五”,再過十年,我相信中國經濟會很好。中國人多,生產力、配套能力、學習能力還有巨大的潛力。整體長遠看沒有問題。

  問題是能不能活到那一天,對於中小企業,現在過不去,所有的未來與你無關。而現在特別是今年明年(2010/2011年),由於流動性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平衡,宏觀政策一定會做階段性調整,以免大起大落。但無論如何平穩調整,從較大的貨幣供應轉為穩健的供應,最後市場上一定可以看到它的影響,不同的調整方式影響不同。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提醒各位中小企業傢,要控制成本,特別是從結構上控制成本。

  現在招不到工人,怎麼可能把工資壓下去?但我們的成本項、管理項還有很大的餘地。中國經濟整體物流成本偏高,生產組織方式、材料選擇方式、上下遊連接方式,存在巨大的問題。先不說管制成本,要積極把握新機遇,提升企業產品的議價能力。議價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自然而然形成的,而跟努力和選擇有關,我們的企業盡可能在宏觀波動時爭取主動,爭取生存得更久,才能發展得更久。

  我們習慣大量出口,但同期中國人的需求也在提高。一是政策有釋放、有調整。比如說增加社會保障,很多人不存錢瞭。過去有個教條化的認識,中國人不花錢是因為教育太貴,醫療太貴。還有一點,據我觀察,現在很多內需的潛力沒有充分發揮,在於國內商品、服務的供應、品質等等,還很欠缺。過去十五年,我們走出去很順利,但針對內需的滿足程度、改善程度,遠遠趕不上中國民眾收入提高的速度。

  舉個例子,香港自由行一開,為什麼香港零售業火,無非是把大陸的購買力吸引過去瞭。為什麼要到香港掃貨呢?因為這些商品在內地不多。比如奢侈品,大陸稅高,所以去香港買。還有一些,我覺得很吃驚,例如香港中草藥市場大幅提升,香港沒有種草藥的,為什麼去香港買?據說香港中草藥假的少。

  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,年收入增長都有8%-10%,在全世界,這種增長都是瞭不得的。我去瞭很多地方,包括四川、貴州,原來比較落後的農村,一個村裡的小賣鋪,都會賣可口可樂,這傢國際品牌公司,已經把銷售觸角伸到中國的最底層。再看很多本土產品,是不是覆蓋中國民眾所有的需求層次?還差得遠。

  很多外貿產品,中國人不需要嗎?需要。問題是國內沒有。沒有通道、網絡,認真開發市場。國內的產業、信用等等,都和國際商業環境存在不小的距離。美國經濟下滑,一兩年難以恢復,那我們的看傢本領,出口怎麼辦?要轉向國內市場。

  例如高端的木質玩具,過去出口美國、日本等國。我訪問一傢公司,父親一代做出口,到兒子這一代,開始把出口形成的精密加工能力,結合對國內消費者的發掘,賣得很好。為什麼?國內的收入上來瞭。例如近來很多人通過別人在海外代購,我們開始對很多國際商品有消費能力,問題是有沒有供應能力,有沒有供應渠道。

  誰先向這個方向走,就可以進入價格變化的主動區間,不管成本怎麼高企,產品在市場上有很好的需求,不但幫助消化成本,還能創造未來。


arrow
arrow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