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游水,游水,游水班,游泳訓練班 - 吳鵬為圓父遺願美國訓練 生吃雞蛋留一段美談


時間回撥到2010年2月。為瞭完成逝去父親的心願,站上奧林匹克的領獎臺,吳鵬(微博 簡介) 獨自飛往美國,為倫敦奧運會做最後一搏。

吳鵬告訴記者,一次他到美國的一傢餐飲店加餐,服務員問他:“是否要加雞蛋,加的話怎麼做?”因為不會英語,他隻能點點頭。“結果,服務員直接在碗裡敲瞭個生雞蛋。“我呆瞭幾秒,還是吃下去。”吳鵬說,以後每次在美國遇上困難,他都會想到這枚雞蛋,“小插曲,大觸動,我意識到自己要更加努力。”

於是,在密歇根的每個早晨,吳鵬都是第一個來到訓練館,因為要和教練麥克波頓討論訓練計劃。於是,吳鵬開始利用午休時間去語言學校上課,去科羅拉多高原與美國隊友同吃同住。

“在美國,水上訓練非常細致。比如國內訓練計劃可能就是10個200米,至於每個200米該怎麼遊,則沒有更具體的要求。這裡會把200米分解成50米該怎麼遊,25米該怎麼遊,然後第一個200米是怎麼遊,第二個200米怎麼遊。”在本月初的加拿大杯遊泳賽蒙特利爾站,吳鵬還遊出1分54秒91的好成績。

可惜的是,昨晚他卻再次在奧運舞臺失手。

那些年,我們一起“追”過的吳鵬

我與吳鵬初識在2003年,那時的他16歲,英俊少年,長身玉立。

但那一年,巴塞羅那(微博 數據) 世錦賽,他的主項名列第9,與夢想擦肩而過。那一年,他失去瞭父親。

2005年,18歲的吳鵬,已擁有瞭小男子漢的臉龐,清晰硬朗。十運會時,我曾貼身采訪其數日,現在回想起來,他和其他的18歲孩子一樣,喜歡打遊戲、喜歡聽音樂,高興的時候會誇張地大笑,鬱悶的時候會嘟起嘴。

可孩子氣的表面,掩蓋著的是一種強烈責任感。印象中,吳鵬是個懂事的孩子。每次比賽一打完,無論多累,他都會盡量給媽媽打一個電話,即使媽媽剛剛才在看臺上看過他精彩的表演。

許多人始終在為吳鵬慨嘆“既生瑜何生亮”,可是從很早開始,沖擊菲爾普斯就是吳鵬最大的理想,而實際上從雅典奧運會上“我想他不大可能記得我時”的沮喪,到2005年世錦賽上“我覺得從現在起,菲爾普斯應該警惕我”時嘴角飛揚的自信,當時的吳鵬,與世界之巔的距離隻差毫厘,而2006年,短池世錦賽200米蝶泳的金牌,讓他真正步入瞭自己的巔峰時期。

但吳鵬還是經常會想起爸爸的話“作為一名運動員,要是能登上奧運領獎臺,那才是最光榮的事。”事實上吳鵬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和父親的約定:要站上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。即使這些年來的他背負瞭很多,經歷瞭很多。但談起奧運,談起遊泳,依然累並快樂著。

想起昨天吳鵬在泳池的落寞背影,我知道,樂觀的他,肯定不會輕言放棄,可作為旁觀者,我還是忍不住心疼。

還在很小的時候,這個熱烈而奔放的傢夥就已經顯出異於常人的活潑好動。我記得他從小就喜歡踢球,喜歡跑步,有時候我們也會合夥作弄別人。

吳鵬是班上的體育委員,因為下午要訓練,所以他經常隻在學校呆半天。一天的時間,他又要讀書又要訓練,很辛苦,後來就很少見到他瞭,但在報紙和電視上,總有他的好消息。在鏡頭裡、在照片中,他的微笑總是陽光、潔凈,讓人愉悅。

2008年之後,吳鵬經歷瞭一段時間的低谷,有一次我問他,覺得什麼是最困難的?他說,堅持和放棄同樣困難。

這兩年多時光,吳鵬一直在美國備戰,訓練、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條。每天,當這裡的天際露出晨光,身在密歇根的吳鵬差不多即將結束一天的訓練準備休息瞭,有時我倆也會有通過QQ聊天。我知道他在國外難免孤單,他為瞭自己的理想,克服瞭很多困難也犧牲瞭很多,但他始終樂觀、積極,充滿鬥志。我相信他的未來也同樣寬廣明亮。

一個生吃雞蛋的故事

本報記者吳楊:

這些年的吳鵬,累並快樂著

本報記者張彧:

吳鵬,一個大傢都耳熟能詳的名字,也許沒有現在的孫楊那麼如雷貫耳,但是對於我們圈內人來說,他一直就是一個隊員眼中的偶像,教練眼中的榜樣,領導眼中的標桿。

奧運獎牌一直是他懷揣多年的夢想,在他身邊的人知道他的這個終極目標,同時大傢也都明白他為瞭這個終極目標所付出的種種努力與堅持。

如今眼睜睜看著他無緣本屆奧運會200米蝶泳決賽,這四年間的付出與努力一時間就這樣付諸東流,仿佛自己瞬時能感受到他當時的遺憾跟惆悵。

但當我發去問候的信息時,意外發現,他已出乎意料地接受瞭這個我們外人都覺得無法接受的事實。

當我看到他打來文字“哈哈,我其實早就想好瞭,什麼結果我都能接受。”“這四年確實經歷瞭太多,但是對我來說也是很好的經歷,是我收獲人生路上的財富!”我恍然,是啊,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強大,真正的強者!為什麼我們都隻關註結果呢?

不以勝敗論英雄

浙江遊泳世界冠軍楊雨(微博):

堅持和放棄,其實一樣難

吳鵬小學和初中同學虞飛: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swim swimming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