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日臺當局“行政院長”江宜樺在臺中出席“中部工商午餐會”時強調“臺灣經濟實在沒有理由悲觀”,他同時還特別籲請島內企業,如果財力許可,希望給員工加薪、善盡社會責任、達成更和諧的社會。也提出臺灣加入“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”(TPP)與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”(RCEP)等宏觀願景。

  臺灣《中央日報》22日發表社評認同江宜樺的説法,隨著歐洲債務、美國財政懸崖(Fiscal Cliff)問題的逐漸解決,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依然強勁,全球經濟情勢已緩步復蘇,在外部經濟大環境改善的情況下,臺灣經濟真的沒有悲觀的理由。然而,“拼經濟”除了仰賴國際經濟的大環境外,還需要靠自身的努力,當前江宜樺“拼經濟”最需要的就是“朝野和諧”與“兩岸合作”, 希望江宜樺加強與“立法院”及在野黨的溝通協調,並儘速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,添加臺灣經濟成長的動能。

  就“朝野和諧”而言,眾所皆知,“行政院”推動的政策需要“立法院”的通過法案與預算支援才能實施,但是最近“行政”、“立法”兩院的互動似乎不甚融洽,特別是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。

  該協議6月21日簽署,“行政院”已于6月27日送到“立法院”,迄今已近半年,而民進黨每二周開一次公聽會,迄今未進入實質審查。又如江宜樺推出的“自由經濟示範區”,非常契合當前臺灣經濟發展之需要,可以為臺灣經貿轉型升級開創新紀元。未來經“行政院院會”通過後,依舊要送“立法院”審議後,才能通過實施,如果又卡在“立法院”,那縱使全球經濟景氣復蘇,臺灣經濟也不可能大展鴻圖。所以江宜樺當務之急就是強化“朝野和諧”。

  就“兩岸合作”而言,在“自由經濟示範區”的自由化條款方面,江宜樺已經開始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朝“正常化”的方向,如陸資邁向WTO待遇,如陸資製造業比照僑外資,採負面表列清單等。非常高興江宜樺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,也就是説臺灣如何對待WTO會員,就怎麼對待大陸對待,不要再對大陸有任何歧視性的特殊待遇,讓兩岸有更寬廣的合作空間。

  當前兩岸關係仍然存在許多“不正常”現象:舉例而言,外籍企業及金融機構可以在臺有較好的投資條件,但大陸企業及金融機構來臺投資與資金匯入卻限制重重。凡此種種不正常的現象,是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所留下來的特殊制度。但是兩岸關係在經過馬英九執政這5年多的和平發展,現在是讓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時候。特別是在兩岸經貿關係方面,臺灣于2002年初加入WTO,依據當時入會承諾,給予所有WTO會員優惠待遇,但卻單獨未給大陸相同待遇,截至目前為止,仍禁止許多大陸農工産品輸入、限制大陸資金來臺投資,形成兩岸經貿關係的不正常狀態。

  臺灣實施經貿自由化多年,國際化經驗豐富,絕對有能力、也有足夠的實力,因應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所帶來的各項挑戰,而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,絕對有助於提升雙方的經貿往來。

  自從2008年馬英九就任後,兩岸關係展現高度和諧,特別是海基、海協兩會恢復協商,經過9次會談,簽署19項協議,使得兩岸人民往來更加密切、兩岸經貿合作不斷深化,兩岸經貿關係已經有絕對的條件邁向正常化的狀態。希望臺當局能逐步依據臺灣加入WTO承諾,給予大陸相同待遇,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,並在對待大陸人民、大陸配偶、大陸媒體等方面,去除不必要的特殊限制,採取與其他國家人民與機構的相同待遇,為兩岸經貿關係建立長期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。

  期許江宜樺與所有臺當局相關機構能儘速“拼經濟”,讓臺灣經濟不再有悲觀的理由,同時希望“行政院”能加強與“立法院”的朝野溝通,增進“朝野和諧”,並加速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,提升“兩岸合作”,為臺灣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。

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