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318“反服貿”的太陽花學運佔據“立法院”已近兩周。昨天,臺灣各界也發動三場“反反服貿”活動,以康乃馨號召“孩子回家”。《中國時報》30日社論表示,我們也要呼籲學生見好就收,該講的聲音已經表達,社會、臺當局都聽到了,國民黨也做了該有的讓步。把議場還給“立法院”,整個社會都該恢復秩序,重新過理性的生活。

  社論説,學運發展至今,雖然“立法院”附近不得安寧,媒體也不斷報導,但是沒有罷工、罷課,臺灣的經濟社會秩序還算良好。股市除了學運剛開始時,配合國際市場的動蕩略有下挫外,上周整體還上漲近兩百點。臺灣已經是“政治不影響經濟”的成熟社會。

  不過,我們相信,外資是基於假設此波學生的抗爭最終會和平落幕,而且服貿協議爭議還是會通過。如果服貿協議過不了,進而牽累貨貿談判。臺灣畢竟是高度依賴出口的淺碟子經濟,臺股投資價值恐被調降,屆時外資就會不計成本大賣手中的持股,這種可能性令人憂心。

  檢討起來,這次的社會運動,因為是學生為主的活動,而且又攻入“立法院”的議場。在議長也沒有打算用強力驅離的手段下,學生的確賺到長期抗爭的門票。若不是23日晚發生強攻“行政院”的行為,迄今應該是個完全和平的抗爭。

  “反服貿”運動其導火線是國民黨“立委”的30秒強行通過委員會審查,學生以反對程式正義為口號,並號召各路人馬在場外進行增援。然而“退回服貿,捍衛民主”一句又一句的口號,並不斷加碼。馬當局及臺當局“行政院長”江宜樺雖一再遞出橄欖枝,學生卻不斷提高對話門坎。藍綠幾度協商都徒勞無功,社會上希望安定的老百姓已經不耐煩,覺得“反服貿”簡直是兒戲,他們也想“反胡鬧”。

  社論還説,在臺灣,藍綠各半的政治結構,兩方隨便都可以動員幾十萬人上街。學生們不要以為在“立法院”外面有很多人給你拍拍手,攝影機對著你一直拍,你就是正義的使者,就可以為所欲為,就可以代表民意。剛起頭的幾天,大家還覺得學生是純真的,可以超越藍綠改革社會。可是發展到今天,藍綠已經開始歸隊,社會的對立升高。學運訴求的論點,已經開始被懷疑,任何行為的理想性,都被打了折扣。

  學生在“立院”圍墻內外的靜坐已經變調,麥克風放送的言論已經與選舉時籃綠對決的論調沒有兩樣。學生高呼江宜樺下臺不夠,還要“焚書”才足以泄憤。學生要馬英九先承諾不用黨紀威逼“立委”,才願對話,這與政黨政治運作根本抵觸。學生蒐集朝野“立委”的“承諾書”來交換退出“立法院”,有如“超市集點換贈品”來運作“集點換民主”,實在可笑,難道這就是民主?

  社會永遠有兩方、改革與穩定的兩股力量在拉扯。學生不要因為掌握了改革的話語權,就忽略了穩定的力量,甚至傷了臺灣社會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機制。

  民眾的聲音透過各式輿論影響議事決策。這次學生以違反程式正義找到了突破口,但學生認為馬當局若不全盤接受其條件,就是不公不義。這樣的講法也是霸淩暴力,沒有正當性。

  在大多數老百姓的眼中,學生訴求一變再變,提出這麼多“不可能讓人接受的條件”,也只是為反對而反對。學生質疑代議政治,鄙視“立法院”運作的妥協與交換,不願接受別人的主張,強迫他人接受自已的方案,那是獨裁,不是民主。

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