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中評社28日分析報道,反服貿群眾佔領“立法院”議場已超過10天,隨著時間拉長,“立法院”外的人潮漸漸變少。學運領袖發起30日在“總統府”前集結,相當於這次運動的最後一搏,如果人潮不如預期,佔領議場的學生就必須思考如何退場。

  這幾天來,媒體不斷詢問佔領議場的學生代表,何時會退出議場?學生都説這個問題應該是馬當局要思考。但其實學生也非常迷惘,到底要何去何從?馬政府接下來採取什麼因應。

  臺灣學生23日晚上攻佔“行政院”前,“立法院”人潮眾多,但在警方強勢驅離攻佔“政院”的群眾,並將學運領袖魏揚上銬帶走後,“立法院”人潮慢慢變少,可能是父母親的擔憂,限制學生到場聲援,也可能是群眾被強勢驅離後,心生恐懼。人潮減少讓議場內的學生,少了與馬當局談判的籌碼。發起3.30活動就是想測試還有多少人挺這個活動。

  馬英九願意和學生對話,但學生提出的條件,讓會面遲遲無法進行,馬提出不設限會面,碰了學生軟釘子。一般民眾不能理解學生的作為,並進而認同馬英九。這也是近幾日“立法院”人潮減少的因素之一。

  反服貿學生已拋出了一個退場條件,就是“立委”連署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制化。但要測試這個活動能否繼續下去,必須先讓活動強度增強,學生才會發起3.30凱達格蘭大道的集結活動。

  如果當天群眾非常多,佔領議場的學生們,勢必會要求國民黨“立委”一定要落實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法制化,佔領議場的時間拉長。

  但如果3.30當天到場群眾不多,顯示民眾已慢慢不認同這群學生的作為,反服貿學生們勢必要思考,如何讓自己能夠退出議場,甚至要漂亮退出。

  另一方面,現在壓力幾乎都落在“立法院長”王金平身上,面對朝野政黨互不退讓,王27日已拋出要自行提出方案的聲明,並密集邀集朝野協商,28日將第四度協商。

  在反服貿學生發起3.30活動後,王也會暫時靜觀其變。不管是反服貿學生或是政治人物們,都正等著觀察3.30當天的動員情形與能量。而330活動將會是這一波學運的考驗。

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umei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